No.1, Lane17, Sec.1, Mu-Cha Rd., Taipei, Taiwan 116002
+886 2 2236-8225#82007 srdc@mail.shu.edu.tw

花蓮孩子勇敢闖! 客台記者張國興的記者路

【文/社會資源發展中心】

民國78年三專廣播電視科畢業的張國興是花蓮人,短短三年,讓他從一個來自後山的高中生轉變成一個廣電人,過程豐富有趣。

 

「我是在地花蓮人,在這邊出生長大,讀完高中考大學聯考,在那個年代,表現正常一點就能上大學窄門,我是一向考運不是很好,沒有機會上去。」最後他考的分數可以到國立藝專電影、和世新廣播電視兩大科,讓他陷入思考。

 

重視實務的他,從將來的就業做考慮,當時的電影好像很辛苦、機會不多,若選擇廣電科,有電台又有電視台,好像機會比較高,張國興最後選擇了世新三專廣播電視科。

 

「這輩子第一次隻身離開花蓮到台北,花蓮比較封閉,所以我到世新第一年玩瘋了。」他回憶起遇到的第一個寒假放假第一天,看到同學打包行李返鄉,突然間他感到很失落,多彩多姿的生活怎麼不見了!而且初上三專,終於有自由戀愛的機會,卻是以暗戀收尾。

 

三年的學習讓張國興有感而發地說:「在花蓮念高中和到世新念書感覺差別很大,很好玩。這個學校有很多東西,非常重視實務,能學到一技之長。」不僅是一技之長,張國興說:「其實我是班上少數廣播、電視都做過的兩棲部隊!」

 

退伍那年,發現很多工作都被應屆畢業生卡位,他只好先做業務員。他發覺這份工作並不適合他,農曆年時便先回花蓮老家。張國興表示:「回去時發現我哥已經先幫我向花蓮的一個地方電台報名了,一看到我是廣電科又是專業科目出身的,幾乎是一看履歷就讓我進去了。」

 

沒多久他又轉換職場,到更有組織、規模的教育電台。過一陣子後,就遇到華視在全國招考5名記者,其中一個職缺是「花蓮地方記者」,他立刻就去報名了。

 

「2000多人去報考,這是我有印象以來華視最大一次規模招考記者,後來幾年地方記者出缺,都比較少用考試,而是當地人介紹、遞補。」張國興回憶說。

 

當時考得非常難,考生要上主播台播報新聞,而且是國、台語雙聲帶;要考剪接、攝影、寫稿還有英文能力。從文字到攝影、主播台都要會,他謙虛的說:「可能我是花蓮在地人,就讓我考上了。」

 

張國興跟教育電台台長說考上華視新聞的記者了,台長請他在找到人遞補之前先留下來幫忙,「教育電台台長對我很好,所以我進了華視以後,還有段時間留在電台幫忙,白天在跑華視新聞,晚上在教育電台做節目,每天幾乎到午夜12點才下班。」張國興表示。

 

華視做了10年駐地新聞記者,張國興有轉職的念頭。當時花蓮遠雄海洋公園新開幕正招募公關,恰好有位同學在遠雄總部想到他,張國興說:「因為剛好我已經有10年記者資歷,而且和地方關係應該都不錯,他覺得找我最適合了,雙方就談成了。」

 

去了兩年多的時間,後來又轉職去了宜蘭的棲蘭山莊。那原本是退輔會經營,後轉民間經營,張國興是第一任經理。「那時候考量到兒子要念國小一年級,若太太帶著小孩一起到宜蘭會很累,所以就回到花蓮。」張國興表示。

 

經過幾年民間產業的歷練,張國興發現,觀光業其實也滿辛苦,甚至比在媒體業還辛苦。「觀光業有個特性,你一年半到兩年不跳槽,你的官升不上去,我比較喜歡穩定的工作,這樣的模式不太適合我。」張國興說到。

 

從宜蘭回花蓮發展時,恰好遇到客家電視台徵求記者。那天讓他覺得很巧合:「我平常都不看某家的報紙,那天在火車上突然買一份看,看到客家電視台找人,本來想自己又不是客家人,電視台會不會用我?」但在徵人條件上面,他看到一線機會:徵選條件最後一條寫「歡迎各族群優秀人才」,張國興便把自己當成各族群優秀人才之一,硬著頭皮去考,然後就考上了。

 

對於在校的學弟妹們,是否要投入媒體產業?他說,自己班同學畢業後,從事媒體產業不到五個,所以要仔細評估。但若真想進媒體產業,學長姐的資源這邊倒是可以提供一些幫助。

 

張國興說:「當年畢業沒有『校友會』這個組織,到業界要單打獨鬥。若剛好碰到學長姐,他們人都很好,只要知道學弟妹都會帶著你、教你。其實媒體界裡面世新人很多,這幾年還有各地校友會,組織都非常健全,彼此聯繫也非常好,學弟妹如果有心要走媒體業,可以好好透過校友會。」

 

「例如你是花蓮人,你寒暑假要實習,或者想先接觸媒體,都可以跟校友會聯絡, 以我們在媒體間的力量,都可以幫到忙的。」他熱心的說:「你要找廣播、電視或者報社的實習機會,我們都樂意幫忙,跟在學長姐身邊學習。」

 

圖說:三專廣播電視科校友張國興曾任花蓮縣世新大學校友會理事長。